导读

长达20多年的噩梦缓慢落下帷幕,31岁这一年,他将正式与过去的自己告别,拥抱新的人生。


“我已经有差不多20年,不敢正视别人的目光了。”这是小编提出和张强聊聊,他说的第一句话。


张强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小乡村里,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早在张强5岁的时候,张妈妈就发现儿子的两边肩膀总是不一样高,左边总比右边高一点,起初张妈妈以为只是孩子姿势不端正,后面发现孩子在弯腰的时候,背部也不平整,直觉告诉张妈妈,这可能不是姿势的问题。


在当地医院看诊过后,张强被诊断为“脊柱侧弯”,当地医院建议他做手术治疗。“他5岁那年,也就是1993年,我们那地方也不像广东,医疗环境、条件都比较落后,光是听到要手术就让人害怕,更别说他这个是一个大手术了,我哪里敢让他去做啊。想带去外地治疗吧,家里又实在没那个钱。”提及往事,张妈妈依然感慨良多。
好在起初的侧弯并不算严重,张强也没有出现疼痛、手脚无力等情况,加上贫穷的家境,无一不压在张妈妈的心上,即使有一颗爱儿子的心,她也无能为力。但张妈妈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找各种方法去了解这个疾病,去打听各种治疗方法。


“我的童年,妈妈都在让我做各种各样的体操,也用了很多方法帮我拉伸,但是都收效甚微。好像是在11岁左右那年吧,这个病开始变本加厉了。原来只是肩膀高低有点不平,慢慢的高低不平越来越明显,更糟糕的是,它开始在我的背上长出一个‘小山丘’。起初只是一个‘小包’鼓起来,躺平的时候我有点难受,慢慢的,它突出越来越明显,对我来说,想躺平睡觉都很难。”回忆到这一段,张强说,“太折磨了,我能明显感受到我的身体在变坏,我很害怕,哪天它可能会穿破我的背,哪天我可能再也直不起腰了。”


“剃刀背”明显


每一年的复查都在告知他,情况越来越严重了,但是对于手术矫正的治疗方案,是他们一直都不敢触碰的地方。张妈妈担心医疗环境和条件无法让儿子安然无恙,张强则心疼母亲多年的辛劳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于是一年又一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脊柱侧弯并没有停止加重,反而是更加疯狂地折磨着张强。


去年的10月初,张强出现腰背疼痛,并且疼痛不断加剧,他的呼吸也感觉有点阻滞。疼痛折磨了他半年,日夜难眠的他再度前往医院看诊,当地的医院又一次告诉他:“手术是最好的方法,你的脊柱侧弯已经压迫到你的心肺了,再拖下去,你会越来越难呼吸,手术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危及生命的风险已经越来越高了。”命运已经把张强逼到了角落,张强思考再三,和家人商量,决心前往广州找全国知名脊柱专家金大地教授治疗。


到院后,金大地教授给张强进行了详细的查体,以“脊柱侧后凸畸形”收治入院。经历20年的“生长”,张强的脊柱发生了严重的侧后凸畸形,且严重挤压心肺等脏器,手术风险极大,很容易在手术中或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而且手术创伤大,时间长,面临着术中、术后大量失血的可能,这对手术医生及医院的综合应对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金大地教授专注于脊柱矫形40余年,有非常丰富的脊柱侧弯矫形经验,对张强的这台手术,他和团队紧急召集麻醉科进行联合会诊。考虑到张强的弯曲度数太大,将近110°,且他已经31岁,整个脊柱的骨头都已经发生融合,过于僵硬,不太适合做完全的矫正。根据综合评估,为了减少手术中的风险,金大地教授团队经过商议,决定分两步为张强进行手术,对脊柱的侧弯进行大部分的矫正,计划通过本次手术,让脊柱侧弯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最大程度减轻张强外观畸形和对生活的影响。


第一步,先为张强做“头盆环牵引术”,每日缓慢增加牵引长度,对脊柱的弯曲程度进行初步矫正;第二步,牵引过后再进行“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对张强的脊柱进行矫正。


4月29日,张强在局麻下行“头盆牵引术”,在适应牵引术后,每日适当撑开0.2cm,到6月5日时,张强已经增高4cm,脊柱侧弯矫正约20度。6月11日,在全麻下行“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对张强的脊柱进行矫正。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张强双下肢活动良好,切口愈合情况也很好。



6月18日,术后一周的张强在支具的帮助下,终于可以下床行走了。正面目视前方,抬头挺胸的那个瞬间,小编看到他眼眶悄悄地红了。


长达20多年的噩梦缓慢落下帷幕,31岁这一年,他将正式与过去的自己告别,拥抱新的人生。


术前术后对比图,术后增高约10cm


关于脊柱侧弯,小编有话说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侧方偏曲10°以上的三维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畸形病症。该疾病常发病于10~15岁的中学生,因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畸形进展速度快,极易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于脊柱侧弯这种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早的接受治疗才能快速的恢复。家长要注意小孩有无双肩不等高、背部不平等现象,如有上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