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走路的时候内八字或者外八字特别难看,尤其是对于尚在发育中的孩子,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走路有这类异常都特别担心。
很多家属会有疑问:“我发现我家宝宝走路好像有点‘内八字’(‘外八字’),并且最近越来越明显了,以后会不会越来越严重?会不会在身上留下败相,影响她/他长大以后当兵、找工作、嫁人/娶媳妇啊?”
别急,我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我们通常说的“内八字”和“外八字”,称为“足尖內指/外指步态”。这种走路的姿势形成原因有多种。
正常发育的孩子在生长阶段也会有一段时间看似异常,这种“异常”是不需要治疗的,因为低龄的孩子出现这种“异常”往往是生理性表现,在发育过程中通常会逐渐改善。
但如果孩子的“内八字”或者“外八字”成因是身体发育出了问题,那这时候不仅要治,而且要及时,否则远期确实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进而影响孩子日后的工作、生活,有些问题甚至可能遗传给孩子的下一代。
初为父母的年轻人常见的一种心态是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过于担忧,从而有时“疑心生暗鬼”——本来没事,却因为心理原因老觉得孩子这里也有问题、那里也有问题。脚印的检查可以确定孩子的“内八”或者“外八”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只有确定“内/外八”是确实存在的,那么后续所有的观察、检查、治疗也才有必要和意义。
那么,怎么来判断孩子“内八”和“外八”是不是正常范围内的呢?今天我就教大家几个无需任何仪器,父母在家就可以照做的小方法,试着进行一些粗略的排查。
首先要说明,虽然“内八字”和“外八字”都看上去是走路的时候脚不对,但真正出问题的地方可并不一定就真的是在脚上:比如内八字(足尖內指,intoeing)可由股骨内旋、胫骨内扭转、跖骨内收等导致;而外八字(足尖外指,outtoeing)则可由臀中肌挛缩、股骨外旋、胫骨外扭转、扁平足等原因导致。
评价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内/外八”的第一步,是先看脚印:要先明确孩子走路时脚印的脚尖方向是正的,还是朝内或朝外。
1)脚印:判断方法简要概括如下
如果确认孩子走路的确有“内八字/外八字”,接下来我们需要观察这几件事情:
1、看孩子走路的步态是否有不平稳。
2、看孩子走路的时候两条腿用力是否不均匀。
3、看孩子是否经常莫名踮着脚走路。
4、看孩子向前走路时,一只脚会不会经常与另一只脚的后跟或者地面挂到而绊倒。
注意:孩子的腿不能有裤子挡着,建议孩子不穿裤子,或者只穿尿片或短裤,家长再去观察孩子的双腿。
如果以上问题存在,就意味着孩子下肢的异常可能已经影响了正常行走功能,这时就应该找儿童骨科的专科医师就诊了。
对于病理性的、需要治疗的内八字/外八字,我们在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学着医生,自己试着体会一下出问题的地方大概在哪里:
A)髋关节:让孩子趴着成俯卧位弯曲膝盖至90°,评估髋关节活动度(内旋和外旋);
B)足长轴与大腿的关系(股足角):从上方查看脚和大腿,并评估脚长轴相对于大腿的关系;
C)足底形状:观察一下脚的形状是不是边缘弯曲的或“豆型”的。
具体方法如下:
A)髋关节(如图):
如果孩子相应的关节活动,在对应年龄超过了图中的正常范围,就提示可能存在病理状况。这个检查的阳性结果提示的是股骨前倾的异常。
新生儿正常的股骨前倾大约45°,8岁大的正常发育的孩子大约15°。因此对于初学走路的孩子来说脚尖通常是轻微内指的(-20—-10°),对于3—5岁的孩子来说是向正前方的,对于5岁大的孩子来说通常是轻微外指的 (0 — +10 °)。
B)足长轴与大腿的关系(股足角):一般来说,幼童的足部为轻度内收(-20至-10度),3至5岁儿童为中性,5岁以上儿童(0至+10度)为轻度外展。
C) 足底形状(如下图):
婴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因为空间的狭窄拥挤,挤压足部导致跖内收,也就是脚掌前部的骨头朝内歪斜,通常从脚的中段开始。跖内收有两种,一种通过推足内侧可以使足边缘变直,即“柔软型”;另一种从内侧推不动,足始终保持跖内收,即“僵硬型”。
治疗大多数的内八字或外八字步态是幼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是正常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善,自行消退,很少会合并功能问题,不需要治疗,观察就够了。这样的孩子不要自行去买矫正鞋、支具在家自己给孩子治疗,不仅无效并且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后遗症,适得其反。
至于病理性的足尖內指和足尖外指,应当谨慎检查,查找出问题的部位到底在哪里,才能正确治疗。
孩子的脚如果是柔软的、灵活的,就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孩子的脚很僵硬,或者是内八字的同时伴随着走路有疼痛、走路跛行,以及有走路的时候会与另一只脚的后跟或者地面挂到而经常摔跤,那么您就要带小孩去正规儿童骨科专科看医生,来排查由病理原因引起的内八字/外八字。
当然自行在家检查并不可靠,如果异常很明显,必须第一时间向专业的儿童骨科医生求助。
不建议家长携这类病情的患儿前往成人骨科,也就是大家谈论是泛指的所谓“骨科”。因为成人的骨骼结构和儿童之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方面的特性截然不同,儿童绝对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因此大多数成人骨科医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都不足以对儿童骨科的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甚至受专业知识的限制选择有害的治疗方案,后患无穷。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目前的中国,专业的儿童骨科医生非常稀有,因此很多患有儿童骨科疾病的孩子都无法得到最专业有效的救治,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当下,儿童骨科领域正受到国内骨科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最高水平的儿童骨科的同仁,包括李旭儿童骨科团队在内,也正在竭尽全力地不断培养着一批又一批非常优秀的儿童骨科专科医生。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儿童骨科也一定会像当下的成人脊柱、关节、创伤骨科一样,成为骨科主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孩子免受误诊误治的厄运,让每一个有骨科疾患的孩子都得到最好的治疗,让他们免于病痛,拥有灿烂美好的人生。
文章内图片来源于:
Sarah Gutknecht. Evaluating Pediatric Intoeing and Outtoeing[J]. Topics in Pediatric Orthopedics. 2013, 2(3).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儿童骨科 张珏
校正:儿童骨科 李旭
审稿:儿童骨科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