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已经过半,神兽们最期待的暑假即将到来!神兽出笼,如何有效保障神兽们的安全也成了家长们的头等大事!每天不仅要忙碌着工作,还要想着怎么让孩子安全、快乐地度过这个看似漫长而又短暂的暑假。孩子们闹腾的心是永远都管不住的,有句话说得好:“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作妖”事小,但稍不小心,就可能会受伤,比如说摔倒、溺水、骨折。
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0至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而且52%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骨折占了所有儿童意外伤害的绝大多数。因为小儿的活动能力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强,受伤骨折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
儿童骨折中60%~70%为上肢骨折,受伤部位多为腕、肘、肩关节处。但是并不是所有骨折的孩子都能马上被家长送往医院就医,有些孩子往往受伤几天才被发现送医。那么,家长们怎样才能初步判断自己的孩子在受伤后有没有发生骨折呢?
如果孩子因为户外活动摔伤导致上肢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那么孩子很可能是骨折了。此时家长应该立即将孩子受伤的上肢屈肘90度置于胸前,早期可以冰敷,减少出血和肿胀;但万万不可按揉肿胀部位和热敷,以免加重孩子的损伤。爸爸妈妈可用书本、木板等进行简单的固定,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儿童骨折主要有保守治疗(石膏固定)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如有关节内骨折,或明显移位无法复位,复位后无法保持稳定的骨折,则需要行手术治疗。
面对这些被我们捧在手心上的“神兽”,要怎么预防他们受伤、骨折呢?
在户外玩耍时,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玩滑板、轮滑、骑自行车、跳蹦蹦床是要提醒孩子把头盔、护肘、护膝带好,避免发生意外摔伤。
去游乐园玩时,要注意照看孩子,防止其做出过于危险的动作。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注意提醒孩子不要推搡、不要往人多的地方跑。
在充气垫上玩耍时,不要让孩子去垫子边缘玩耍,以防滑落跌伤。
最后,当孩子发生骨折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的设有儿童骨科的医院接受治疗,切不可听信所谓的土方法、偏方。
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广州华新骨科医院院长;中国著名儿童骨科专家。
学术任职:
亚太小儿骨科学会(APPOS)理事会中国执委;华裔小儿骨科学会首任主席;中国骨科医师协会第一、二届小儿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委员;广东省骨科医师协会常务委员暨小儿骨科学组主任委员;SICOT中国部小儿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四肢先天畸形学组副组长;Depuy-Synthes南方小儿骨科培训中心主任;AO中国小儿骨科讲师。
专业擅长:
儿童骨关节系统各种严重复杂创伤和后遗症的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DDH)、脑瘫、马蹄内翻足、多并指(趾)等各种儿童先天及后天性复杂肢体畸形;各种骨病后遗症、儿童股骨头坏死 (Perthes病)、 肌性斜颈、骨与软组织肿瘤、各种肢体少见病及疑难杂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