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首届骨科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


脊柱侧凸可不是青少年的“专利”,老年人的退变性脊柱侧凸往往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可是很多患者和家属却认为年纪大了驼背腰痛直不起身板是正常的,往往不进行积极干预,对手术治疗更是十分抗拒。实际上,适当的手术可以缓解神经压迫、纠正畸形,大大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11月23日在广州举办的汕头大学首届骨科高峰论坛上,大会主席、著名骨科专家金大地以“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策略”为题进行了分享。本次论坛由汕头大学主办,国内多位知名顾客转街针对骨科疾病诊治的新理念方法技术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


恰当的外科治疗能帮到忙


退变性脊柱侧弯是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著名骨科专家、汕大广州华新医院院长金大地教授介绍,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脊柱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侧凸畸形,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节段性失稳并出现畸形和疼痛,一般开始于50岁左右,平均出现年龄70岁。患者可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步行距离缩短、下肢酸痛、麻木,不能久坐久站。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大部分老人和家属会认为人上了年纪,出现这种现象是没有办法的,顶多就是疼痛厉害的时候采取一些保守疗法来缓解疼痛。金大地介绍,文献表明,缺乏证据支持非手术治疗成人脊柱侧弯的有效性。那么手术治疗呢?很多人觉得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还患有其他内科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开刀”手术风险太大了。金大地介绍,与非手术治疗相比,现有文献报道显示,手术干预有相关积极结果,如果非手术治疗不能解决病人的症状,那么需要一个适当的手术方式来缓解神经压迫,纠正畸形,重建无痛的脊柱。这些合适的方法包括减压、 脊柱后路植骨融合、脊柱前路植骨融合和截骨等。至于采用什么方案,需要专科医生根据临床情况和影像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如果得到了正确合理的手术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关背景:汕大探索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新体系


在本届汕大骨科高峰论坛上,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教授透露,汕头大学在国家新医改背景下积极进行跨体制、跨区域、跨资本的新医联体探索,通过联动公立医疗与社会办医、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专科医院与全科医院,旨在建立新型整合式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诊疗模式。


早在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文件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要求到2020年,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汕头大学在医改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自2006年率先探索医联体建设后,已开创了国内大型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的“公托私”的先河,为粤东和潮汕地区的医疗服务做出了极大贡献。


姜虹表示,医疗资源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在高校优质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汕大希望做更多尝试,整合资源,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新体系,为大湾区提供最优质的专科医疗服务。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文字周洁莹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吴婉虹

原文链接